带你学习有用的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日常百科校园生活教育科学
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

杨蓁(杨蓁彬)

发布时间:2023-05-24 11:44责任编辑:秦小花关键词:杨蓁

中经堂为什么要办卡

中经堂其他还不错,就是价格稍微有点贵,都是有钱人去的地方啊,不过,话说回来,贵也有贵的道理,给我把脉的杨蓁教授,就是曙光医院的中医主任,把我的一些地方说得比较准,也就是这个原因才办卡的,做下来总体感觉还不错,洗髓通脉我做的比较多,对我的妇科疾病还挺有帮助的。价格最好再降降啦~~~~

欣欣然作品 刺杀 范石生的幕后元凶到底是谁

三十年代的民国时期,刺杀案件多如牛毛,其中有较大影响的当属:1932年9月3日 郑继成刺杀 张宗昌于津浦铁路济南车站。1935年11月13日 施剑翘为父报仇,在天津居士林刺杀了原五省联军统帅 孙传芳。1939年3月17日,本文的主人公 范石生被刺杀于昆明闹市,凶手却是结义兄弟 杨蓁的儿子 杨维骞。血案惊动了朝野,《民国日报》曾以:“前军长 范石生昨街头遇刺殒命”的标题刊出了这特大新闻,舆论一时为之哗然。

而当时云南的官方媒体在第一时间把这起恶性刺杀事件定性为“范杨仇杀案”,从一开始报道的三个人三条枪,到后来“查实”为两个人两条枪,加上市井上流传的各种版本,范石生被刺事件愈发显得扑朔迷离。借用狄大人的口头禅便是:此案甚是蹊跷!

坊间一度流传,范石生被刺乃老蒋主使,这个有点不靠谱。老蒋就算想杀 范石生多的是机会,何至于千里跋涉跑到昆明来杀范。虽然 范石生前期比较嚣张,不把他蒋某人放在眼里。可自29年归附中央后,范的表现可圈可点,30年范率部平逆,苦活累活争着干,立下了许多的战功,这些在老蒋心中自有本帐。范石生既不反蒋也不反党,况且 范石生已下野多时,只挂着中将参议的闲职无足轻重。老蒋没有理由杀范。故此,“蒋杀”乃空穴来风,是有人企图“假祸江东”。

既然是“子报父仇”,那 范石生被刺,就不能不先提 杨蓁之死,。要说 杨蓁,那可是位大名鼎鼎的人物,在云南陆军讲武堂,杨蓁和 朱德·范石生都是丙班的高才生,因志趣相投,三人歃血盟誓义结金兰。杨蓁成名早,28岁就挂上了中将衔出任靖国联军总参谋长,可谓是年青有为春风得意。后来虽然因仕途失意被遂出滇,“流亡”到了广东。不过,靠着护国名将这块金字招牌,杨蓁还是很吃香的。

杨蓁志高远大胸中颇有才学,被黜时方当盛年,正欲展翅高翔时,却遭此重创心中自然不平。眼瞅着把兄弟及昔日的小弟们鸟枪换炮,日子过的红红火火。范老哥更是声名鹊起红遍了香江两岸,在短短的一,二年的时间里,从团长至旅长,师长,军长一路扶摇直上犹如神助,杨蓁不免心痒难搔。接到范老哥的“飞鸽传书”,杨蓁欣然前往助拳,出任范部参谋长兼前敌总指挥。

[ 转自铁血社区 ]

范石生驻粤滇2军下属3师师长徐德,原属 邓泰中支队,历史上和杨总指挥没有隶属关系,加之看不惯平日杨居高临下,颐指气使的派头,故对 杨蓁这位过气明星便不太恭敬。而 杨蓁遇害的导火线,则是徐师团长 李兴和被责罚一事。范木兰在回忆其父的文中曾写道:杨蓁精明强悍,但脾气粗暴,要求过严,操之过急,受到部下的忌怨。杨限期修筑工事,这个团因土质坚硬,工事没有修好,杨蓁便集合全团官兵训斥,将团长至连排长全部罚跪,并加以鞭笞,还将该师师长也叫来当着全团官兵罚站,并大加斥骂,限令部队将工事完成,否则还要严办。

杨蓁治军素以严厉著称,眼前这些个小字辈却阳奉阴违,对他这位前敌总指挥爱理不理的,心中十分窝火,也想找机会修理下这帮不长眼的“丘八”。这回抓到了“小辫子”,杨总指挥便想杀一儆百,以敬效尤。杨蓁放出狠话,要杀个猴给鸡们看看!这下,鸡猴们大骇,都知道 杨蓁言出必行,这下该当如何是好?狗急跳墙,人急上梁,情急之下鸡猴们便来了个“清君侧”。杨总指挥喋血荒郊野寺,被哗变军士戮杀,年仅36岁。

回过头来再叙说一下 范石生的发迹史,大约在1917年,因战功突出,范石生在炮兵团长的任上被提升为师参谋长。谁知,范的行事风格与主官 顾品珍格格不入,为琐事两人常常争地面红耳赤,以致闹得宾主失欢。范石生十六岁就考中秀才,算是少年得志,眼界自然极高,大凡有才的人,性格都比较倨傲,在一次争执中,范石生抛下句:“竖子不足为谋”拂袖而去,顾品珍只气的三佛出世,五佛升天,心说:好歹我还做过你的老师吧,你 范小泉也太狂妄了!于是,顾师长致电 唐继尧:“范石生回滇后不要委官任用”。就这样,范石生回滇后,只能在家躬耕垄亩。仕途受阻,范·顾算是结下了梁子。

1920年川滇交恶,唐继尧组织了援川军,范石生才得以重返军界,范以少将参议的名义,随 邓泰中纵队入川参赞军机。而 范石生真正拿到兵权,还是在 顾品珍倒唐期间,范石生趁乱掌握了原属 邓泰中纵队的第16团。 对 范石生自称定滇军后备军司令,顾品珍大为光火,一句“竖子不足为谋”顾长官至今耿耿。无奈,金汉鼎、邓泰中等人接踵前来为范求情,而 范石生也一改常态,对顾毕恭毕敬,加之 范石生文武兼备,是个难得的将才,顾还想揽为己用。为示人恩惠笼络部下,顾品珍便网开一面,正式委任 范石生为16团团长,归昭通警备司令 蒋光亮节制,范石生自封的定滇军后备军司令一职自然便被取缔了。

磨砺锐气后,范石生也显得较为温顺,表面上顾范似乎已冰释前嫌。其实不然,打拼了十余年,至今还是个团级干部,范石生对 顾品珍妒才忌能,令自己坐了三年多的冷板凳而耿耿与怀,总想还以颜色。以致1922年 唐继尧复辟,顾品珍迭电 范石生火速率部增援,范石生却为保存实力按兵不动,坐视 顾品珍死难。

说 范石生是 杨蓁被杀的主谋,缺乏依据也不符常情。范石生杀 杨蓁,有理由吗?25年, 范石生若下得了狠手杀 杨蓁这把弟,27年, 范石生自然也能绑了 朱德这把兄,一则加官进爵,二则还能落得个“大义灭亲”的好名声,何乐而不为?遥想当年,朱陈余部,穷困潦倒落魄而至,是范某人慷慨施与援手,事情穿帮后,还是范某人冒着身家性命通风报信,朱陈才能从容遁去。范石生雪中送炭的义举,史学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没有 范石生的帮助就没有朱毛井冈山会师,没有井冈山会师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这话不假,若无朱陈的加盟,毛委员那点星星之火势难燎原!

[ 转自铁血社区 ]

范石生旧军阀秉性,因何慷慨地做了一回慈善家,一是 范石生对中共怀有好感。在与部下谈及“4.12”叛变及 蒋介石清党等事时,范石生曾感慨地说:“中山先生制定的三大政策也不要了,还谈什么国民革命?真是挂羊头,卖狗肉”。范部在平马休整时期,余少杰、王西平、韦济光等中共党员奉命在范部工作。中共党员以身作则,其优良的军事素养和顽强的战斗作风,给范军长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而有了中共党员的参与,1,4,7等军的战斗力迅速得到提高,在北伐时的表现更是有目共睹。二么,范本人还念念不忘要打回老家,俗话说,一个篱笆三棵桩,一条好汉三个帮。寄人篱下的日子可不好过,如能得到中共的襄助,则能事半功倍。再则,兄弟情深,现如今朱老哥落了难,做兄弟的不能不拉一把。

要说杀人,范石生还真是杀过一个姓杨的部下,那便是原3师师长 杨廷培。范石生帐下两员大将,性格各异,徐德性格内敛温良庸厚。杨廷培则性格外向狂放不羁,自峙拥戴有功,杨廷培专横跋扈,把持广东赌捐收入拒不上交。杨廷培还和桂粤等“兄弟部队”眉来眼去地勾搭,浑不把范军座放在眼里。是可忍孰不可忍,范石生 遂以“通敌”的罪名,诱杀了 杨廷培。而范石生在21年时,正是凭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16团第1营长 徐德,第3营营长 杨廷培,继而扣留了第2营营长 华封治,驱逐了团长 周怀植,才得以东山再起。

为何 范石生 当年找茬杀了 杨廷培,却无人出面仗义执言,杨蓁被刺杀,本属意外,有人却借题发挥大作文章?盖因当年的范军长,威名显赫乃国之栋梁中流砥柱。况且,杀杨纯属范部家事,自无人敢轻捋虎须自讨没趣。此一时彼一时, 昔日“功在国家”的范上将现在成了病老虎,墙倒鼓破,老冤家们自不免落井下石,以呈快意。

在 杨蓁被刺杀的事件上,范石生为何三箴其口?杨蓁死后,范石生悲痛不已,范常说如果 杨蓁不死,讨唐也不至于失败。“我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对杨蓁之死,范石生心怀愧疚,这就不难理解,面对流言蜚语,范石生为何选择沉默是金!

话说当年在中山先生革命旗帜下,云集于广东的军队有滇、桂、粤、湘、鄂、赣、豫、晋、陕等各军,这其中,又以滇军装备最好,实力最强。作为地主的粤军,本该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不料,陈炯明反水,带走了大部精锐,粤军一蹶不振,元气大伤。滇军坐大,渐成客大欺主之势,广东富庶地区的财税,捐收又被滇军所把持。自古肥水不落外人田,眼看着白花花的银子都流进了滇军的荷包,粤系将领不免眼红心跳,怎奈实力不济,粤系将领们也只能瞪着眼睛干着急。直到36年春,范石生 旧部第51师遭军委会裁撤,时任广东省政府主席的 余汉谋亲自到韶关将51师缴械解散。粤系扬眉吐气,算是报了当年一箭之仇。

想当年,范某人也是很风光的。1923年十月,陈炯明率部向广州反扑,许崇智的粤军很快就被击败。陈部乘胜向广州大举进犯,陈炯明派 洪兆麟乘胜攻占了大花桥。大花桥为广九铁路的咽喉,若大花桥不守,则石龙必失,石龙失守,广州必将沦陷!洪兆麟乃 陈炯明帐下第一大将,凶悍善战,其“三冲”战术,让对阵者无不闻风丧胆。滇军自援川平黔,到后来的护国护法,久经战阵亦非等闲之辈。为了争夺大花桥,双方均死伤惨重。

[ 转自铁血社区 ]

在激烈的争夺战中,范部几仆几起,危机时刻,范石生身先士卒,大呼:“广州存亡在此一举,我军存亡也在此一举”!的确,滇军当时已退无可退。狭路相逢勇者胜!在 范石生的激励下,范部师团长们带头冲杀,以刺刀肉博,终于夺得大花桥,继而,一鼓作气杀退了 洪兆麟部。大花桥血战,也使 范石生的个人声望达到了顶点。

25年3月下旬,范石生奉大本营军令。以援桂军名义,与桂系 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在桂平联衔讨唐。滇桂两军在桂平作了分工,李,白攻取柳州,范,黄反攻南宁。反攻得手后,范石生将所部更名为“定滇军”。范婉言谢绝了 黄绍竑,单独率部追击 龙云所部,企图打回云南。谁知,祸起萧墙士兵哗变,杨蓁被杀,范部军心怠惰,士气沮丧逃亡日甚, 在 龙云及 胡若愚的夹攻下,范部大败。

江那(今云南砚山县)溃败后,范石生率部退至广西百色,怎料,祸不单行,所部瘟疫肆虐。不得已,范部再退到平马(今广西田东县)整休。清点所部,出征时的15000余人,现如今只剩下4000余人。“定滇”失败,老本都赔了进去,多年心血毁于一旦,结义兄弟更是惨遭杀身之祸,想到这些伤心事,范石生禁不住老泪纵横。总算桂系 黄绍竑顾念旧情,范部才又得到接济。1926年,广东革命政府组织北伐,而 范石生原驻粤滇军第2军。因元气大伤无缘北伐,只能作壁上观。范部旋即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6军,辖第46、第47师,作为北伐军总预备队,在原驻地平马休整待命。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自东进北伐后,桂七军,粤四军犹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历经洗牌后,广东的政坛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蒋记及桂粤等军空前壮大。落毛的凤凰不如鸡,昔日的老大滇军,已无复当年之勇。25年,先是 杨希闵叛乱被剿灭,后是 范石生“定滇”铩羽,滇军日暮西山声名扫地,范石生就只能托庇在桂系的羽翼下。直到29年 范石生“另栖高枝”率部归附中央,与桂系分道扬镳,范石生和桂系算是恩断义绝了。

1935年初,时任云南省主席的 龙云被老蒋委任为第二路军总司令,为表忠心,龙云不遗余力率部对长征路过贵州,云南的中央红军进行了防堵追剿。甚至不惜屈尊与 薛岳结拜为把兄弟,既然是兄弟,薛小弟自然也就不好意思腆着脸,硬要占驻龙大哥的地盘。不知是什么原因,老蒋心血来潮,电邀已下野多年的 范石生,联袂到昆明督战[老蒋貌似在下一盘很大很大的棋,范石生不知自个已成了老蒋手中的一枚棋子]。

都说相逢一笑泯恩仇,十余年未见,龙·范打着哈哈,一句“别来无恙”,显得言不由衷。笑到是笑了,心里这仇恨却没泯掉半点。不知老蒋这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号称云南王的 龙云心中不禁惴惴。 一直有传闻,说是蒋范失和,但眼前这一幕,是装不出来的。在昆期间,蒋·范形影不离,状态亲密,粉碎了蒋·范不和的传闻,范小泉显然颇得老蒋的宠信。再联想到贵州 王家烈的下场,龙云不禁打了个冷颤,来者不善呐!想到这些,龙云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

[ 转自铁血社区 ]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厌倦了军旅生活后,范石生选择了悬壶济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从名将到名医,范石生成功地转了型,这在近代史上极其罕见。自22年被迫离滇,到37年奉母还乡,漂泊了15年后,范石生终于落叶归了根,凭精湛的歧黄之术,范石生原本是能颐养天年的。至于 范石生之死,归根结蒂一句话:千不该万不该,范石生不该在35年时随老蒋到昆明去趟那塘浑水,逆了“龙鳞”,为日后被刺埋下了伏笔。

刺杀 范石生的幕后元凶到底是谁?相信列位看官心中自有论断!

滇系军阀的滇军的历史

1911年10月30日(农历九月初九日)滇军将领蔡锷、唐继尧在武昌起义胜利后,决定在昆明举行武装起义,宣布云南独立。起义部队在讲武堂师生作内应的情况下,从北校场发起攻城。蔡锷等部从东南进攻,经过一夜战斗,于次日晨完全占领全城,活捉总督李经羲,推翻了清王朝在云南的统治。起义成功后即成立云南都督府,蔡锷任都督。

云南是武昌起义之后最早举行起义宣布“独立”的省份之一。起义的胜利声援了武昌,推动了贵州、四川及一些省的独立。云南人民“重九”武装起义,是辛亥革命的组成部分。云南各族人民的斗争,结束了清王朝在云南的统治,而且推动了全国革命的到来。 在袁准备称帝期间,孙中山的中华革命党和梁启超的进步党等组织曾派人赴云南策动武装起义。前云南督军蔡锷与云南将军唐继尧等人,于1915年12月25日在昆明宣布云南独立,旋即建立云南都督府,组织约2万人的讨袁护国军。因此,护国运动又称“云南起义”。1915年12月于北京宣布接受帝制,滇军将领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宣布独立,并且出兵讨袁。袁世凯的军队受挫,南方其他各省之后亦纷纷宣布独立。袁世凯在内外压迫后宣布取消帝制,并于数月后病逝。护国运动为全国首义,拥护共和,名撼天下。

1917年7月初,张勋拥清废帝溥仪复辟,孙中山极为愤怒,即偕廖仲恺、朱执信、何香凝、章太炎等人乘“海琛号”军舰从上海南下,准备在南方组织武力讨伐[1]。但孙中山尚未到达广州,复辟丑剧即告结束,而重新掌握北京政府大权的段祺瑞却在宪法研究会的鼓噪下,顽固地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召集国会[1]。在这种情况下,孙中山便将斗争矛头直指以段祺瑞为代表的北洋军阀[1]。17日,孙中山抵达广州,当晚发表演说,明确提出护法的宗旨是打倒假共和,建设新共和,并呼吁各界奋起为护法而斗争。滇军将领蔡锷、唐继尧、李根源等联合西南军阀,率先在全国进行了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斗争。 云南宣布独立次日,12月26日,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部在昆明成立。总司令官蔡锷,参谋总长罗佩金、参谋处长殷承瓛 、秘书处长李曰垓、副官处长何鹏翔、军需处长陈之阶,刘云峰、赵又新、顾品珍各为第一、二、三梯团团长,邓泰中、杨蓁、董鸿勋、何海清、禄国藩、朱德各为一、二、三、四、五、六支队长。

1916年初,蔡锷率第一军经贵州毕节入川,取纳溪、泸州。

1月5日,袁世凯令曹锟、张敬尧征滇军,入川进攻护国军,以张敬尧为统领。护国军入川顺利,接连攻占燕子坡、横江、安边。

2月2日,川军刘存厚师在纳溪倒戈反袁,刘自任护国川军总司令,迎蔡锷军入纳溪。

2月5日,滇、川护国军会攻泸州,2月7日,张敬尧率征滇军杀至,护国军退回纳溪,北洋军穷追不已,护国军攻泸之役变为纳溪保卫战,在北起长江,南抵永宁,纵横百里的广阔战场上展开顽强抵抗,战况异常激烈。

2月28日,护国军总反攻,朱德率部直扑陶家瓦房吴佩孚司令部,打得张敬尧落马,吴佩孚手足无措。但由于护国军兵少弹乏,未能逆转危局,3月7日,被迫退往永宁大州驿。

3月17日,护国军再次总反攻,得熊克武、但懋辛等四川义军配合,进攻势如破竹,不数日,克纳溪、江安,围张敬尧于泸州城内。5月22日,四川将军陈宦宣布独立。同日,蔡锷去电促张敬尧倒戈反袁,不久,亲赴泸州劝说张敬尧。张敬尧将北洋军所余军械、子弹、马匹、粮秣等悉送蔡军,离部离川。

6月13日,护国军进驻泸州。 1916年1月,护国军第二军总司令部在昆明成立,第二军总司令官为李烈钧,参谋总长为何国钧,张开儒、方声涛分任第一、二梯团团长。第二军的战略目标是东出桂、粤,转道入赣。唐继尧将准备开往湘西的第三军一部也调往桂粤方向,以增加第二军的兵力,保证攻粤计划的完成。袁世凯令广东陆军第一师师长、龙济光之兄龙觐光为云南查办使,率粤军抵南宁,准备由百色、西林进攻云南。于是,双方军队在滇桂边境的富州、广南一带展开激虞。

2月底3月初,双方互为攻守,呈僵持状态。

3月15日,广西将军陆荣廷宣布独立,使护国军士气大振。

3月16日,方声涛部举行反攻,收复龙潭。这时,另一支护国军从贵州兴义进入广西西隆,进而抄袭龙军黄恩锡部的后路,迫使黄恩锡率部逃遁。坐镇百色的龙觐光被马济、陆裕光等率领的桂军包围,缴械投降,接受改编。龙军右翼军司令李文富见状,也率部投降。此后,护国第二军进入广东活动,成为护法军政府的重要支柱。滇桂边之战粉碎了袁世凯迂回袭滇的计划,保障了护国军大后方的安全。

护国战争爆发之后,贵州、广西、浙江等省也相继宣布独立,袁世凯在内外压力之下,于1916年3月22日被迫宣布撤消帝制,但仍想当大总统,结果又遭到各方反对。广东、陕西、四川、湖南等省又相继宣布独立。西南护国各省,于5月8日在广东肇庆组织护国军务院,推举唐继尧为军务院抚军长,蔡锷、罗佩金等滇系将领也出任抚军。但由于唐继尧坐镇昆明,军务院实际为桂系岑春煊、陆荣廷等把持。

6月6日,袁世凯病死,护国战争胜利结束。不久,南北议和,护国军务院也于7月14日宣告撤消。 滇军凭借护国战争,将势力扩展到了四川。袁世凯病死、护国战争结束后,以唐继尧为首的滇系军阀也正式形成。

护国战争结束后,以梁启超为首的进步党人希望在西南建立自己的根据地,梁启超极力与北京政府段祺瑞接洽,为他的学生蔡锷在四川谋取职位。7月6日,北京政府任命蔡锷为四川督军兼省长。

蔡锷就任川督不久,病势即日渐恶化,请北京政府准假养病。

8月7日,北京政府批准蔡锷暂离职休养。

8月9日,蔡锷离开成都,到泸州等地休息治病。但是,蔡锷的病日趋严重,不得不于8月底离川东渡日本治疗。蔡锷离川前,保举入川滇军总参谋长罗佩金暂署四川督军,入川黔军总司令戴戡为四川省长兼军务会办。蔡锷到日本后,仍医治无效,于11月8日在日本逝世,享年仅三十四岁。

蔡锷病逝后,罗佩金出任四川督军。由于罗佩金早已倾向唐继尧,因此唐继尧得以遥控入川的滇军。

当时,入川滇、黔军占据了四川省大片地方和成都、重庆等重要城镇。罗佩金完全抛开蔡锷的“重建四川”的计划,秉承唐继尧的旨意,尽力搜刮四川的财富,掠夺盐税,强令四川人民负担入川滇、黔军的军饷,由此,与四川军民矛盾日深。罗佩金又奉行“强滇弱川”政策,扩充入川滇军,压制川军。1916年冬,罗佩金召开编遣会议,裁减川军,激起川军五师长联名通电控诉。

1917年3月,罗佩金又以武力解散川军第四师,川军将领深感祸将及己,第二师师长刘存厚乘机联络川军各部共谋驱罗。 1917年4月18日,刘存厚率部围攻驻成都皇城之罗佩金部,刘罗之战爆发。滇军用煤油喷射四周民房,声言“亮城”,防止川军凭借民房伏击。刘存厚亦以大炮、地雷进击,很多炮弹落在民房区。双方巷战达七昼夜,死伤惨重。由于滇军增援部队赵又新部在资阳、内江地区遭到川军第二师的阻击,罗佩金孤立无援,被迫交出督印,于4月24日率部从成都退往简阳、自贡等地。在战争期间,北京政府电令免罗佩金四川督军职,调为将军府超武将军;免刘存厚川军第二师师长职,调为将军府崇武将军,两人停止战争,进京供职。同时任命刘云峰为川军第二师师长,戴戡暂代四川督军。刘罗之战是西南军阀史上的第一次军阀混战。是役,成都民房被毁三千余间,民众死伤八千余人,财产损失无数。

刘罗之战后,紧接着又爆发了川军刘存厚与黔军戴戡的刘戴之战,结果黔军又被赶出成都遭歼灭,戴戡身亡。滇黔联军在与川军作战中连连失利,退入川南,四川脱离了滇系军阀的控制,使唐继尧十分恼怒和失望。 1917年7月,针对张勋复辟,段祺瑞解散国会,孙中山南下广州领导反对北洋军阀的护法运动。唐继尧认为有机可乘,决定利用护法,把滇系势力重新深入四川,于是通电响应护法。但是,唐继尧并非站在孙中山的护法旗帜之下,而是另树一帜,宣布“靖国”,把滇黔所部八军编成靖国军,号称“滇黔靖国联军”,唐继尧自任总司令,以杨蓁为总参谋长,以顾品珍、赵又新、瘐恩旸 、黄毓成、张开儒、方声涛、张熙、叶荃分任八个军总司令,加上黔军王文华第一师,共七十多营约四万人。

11月14日,唐继尧以川军刘存厚阻碍滇军为名,率滇黔联军誓师出发,发动了四川靖国战争。

1920年12月,先回滇的叶荃计划袭取昆明。不料唐继尧已得知叶荃部下告密,调集重兵迎击,叶军连遭败绩,几乎全军覆没。后叶军退往玉溪方向,而唐军尾随追击。顾品珍乘唐军兵力分散,远离省城之机,于1921年2月初突然进军昆明。唐继尧措手不及,无力抵抗,于2月7日旧历除夕仓皇逃至蒙自,企图收集部队反攻。

2月8日,顾品珍率部进入昆明。顾品珍一面派民意代表“劝”唐继尧出国游历,一面派兵进逼。唐继尧不得已委任李友勋为第二卫戍区司令,龙云为近卫团长,同驻蒙自地区,作为日后东山再起的力量,然后率少量亲信护卫乘滇越铁路火车向南出走,流落香港。顾品珍即以滇军总司令名义总揽军民政务。倒唐之战的结果,使顾品珍取代了唐继尧在云南的统治地位。

顾品珍执掌云南军政大权后,起用了一些滇军旧将。如罗佩金,在1917年刘罗之战失败后回滇闲居,顾品珍委任他为迤南巡阅使。但是,顾品珍也与某些将领不和,如叶荃(云南云州人),后来出走广州,在孙中山大本营中,任参军长。又如杨蓁(云南昆明人),原任第三卫戍司令,也与顾意见不合,被逐入粤。对唐继尧旧部亲信,顾品珍更是处处防范并加以打击。

唐继尧到达香港后,积极筹划,准备返回云南夺权,返滇之战随即打响。

1921年秋,唐继尧亲信李友勋、龙云等部借响应孙中山讨伐桂系军阀陆荣廷的名义,进兵广西,攻下柳州。这时,唐继尧即令所有在两广的滇军,迅速脱离北伐大本营,开往柳州,与李友勋、龙云部汇合。

1922年2月,唐继尧将集中在柳州的四千余人编为第一、二、三、四军。李友勋任第一军军长、龙云任第一军的前敌司令,率部返滇攻打顾品珍部。在回滇途中,李友勋被广西自治军击毙,龙云即代理第一军军长,继续向顾品珍部进攻。顾品珍率部在滇东抵抗。3月,顾品珍战死于路南天生关鹅毛寨,余部溃散。第八旅旅长范石生、第一梯团长杨希闵部到广东投孙中山。罗佩金则逃亡迤西,5月3日,被土匪普小洪捕杀于苴却。

1922年3月,唐继尧返回昆明,重新控制云南军政大权。唐继尧将所部滇军扩编为“建国军”,自任川、滇、黔、鄂、豫、陕七省“建国联军总司令”。

四镇守使乱云南

滇军从广西退回云南后,云南各界反唐继尧的呼声日高。当时,全国革命的激流汹涌澎湃,国民政府于1925年7月在广州成立。

1926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举行北伐战争,横扫两湖和浙赣,北洋军阀的统治已近末日。云南人民对唐继尧穷兵黩武,勾结北洋军阀的行为十分愤恨。此外,自第一次滇桂战争后,唐继尧乘机撤销各军番号,加强亲信近卫部队,宠信亲族,排斥异己,也引起了不省滇军将领强烈的不满。

1927年2月6日,蒙自镇守使胡若愚、昆明镇守使龙云、昭通镇守使张汝骥、大理镇守使李选廷共同发动了云南二·六政变(也称云南四镇守使倒唐事件)。2月6日,四镇守使发出联名通电,要求唐继尧驱逐肖小唐继虞、陈维庚、李伯勋、白之瀚、李秉扬、李子由等。同时,胡若愚、张汝骥两军即向昆明进发。唐继尧在各军的军事压力下,被迫同意了这些要求,令唐继虞等人出走,同意改组省政府。

云南二·六四镇守使倒唐事件,名曰“兵谏”,实质政变,唐继尧成了有名无实的“总裁”,他对云南十四年之久的统治亦宣告结束。四镇守使尤其是胡若愚、龙云,都是唐继尧一手提拔的部将,这次倒戈相向,令他气愤交加。两月后,即5月23日,唐继尧病死,享年不过四十四岁。唐继尧死后,旧滇系军阀亦告结束。

二·六政变之后,蒋介石委任龙云为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八军军长,胡若愚为第三十九军军长,张汝骥为独立第八师师长。云南的实际大权操纵在胡若愚、龙云之手。张汝骥倒向胡若愚一边;而李选廷只有一个团的兵力,只求自保,不敢参与相争。唐继尧死后,胡若愚、龙云、张汝骥各怀野心,为争夺云南的统治权,矛盾日益尖锐,不久即发生了六·一四政变,龙云被囚禁。

1927年6月14日夜,胡若愚联合张汝骥,突然派兵袭击龙云在昆明翠湖东路的住宅及第三十八军军部。一颗小型炮弹在龙云住宅的花园爆炸,击毁了门窗。龙云的一只眼睛被玻璃片砸伤,顿时鲜血淋漓,束手就擒,因为害怕他的武功高强,龙云被胡若愚并在铁笼子里。龙云的眼睛由于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后来成为终生残疾。这就云南六·一四政变。

在六·一四政变生时,龙云部主要将卢汉、朱旭、高荫槐、周文人等趁混乱之机逃到滇西,邀请滇军元老胡瑛代理第三十领先军军长,指挥部队反击昆明,在祥云、禄丰等地展开激战,击溃胡若愚军,乘胜进逼昆明。7月24日,胡若愚被迫挟持龙云撤离,并将省主席的印信交给周钟岳,请周转告第三十八军切勿追击,他将保证龙云的人身安全。

7月25日,胡瑛率第三十八军进入昆明,胡若愚退至昆明东郊大板桥时,恐怕第三十八军追击,于是便向龙云表示和解,双方达成了“板桥协议”,商定龙云回昆明主持省政,胡若愚、张汝骥即行北伐,由龙云在后方补充饷械。

8月13日,龙云回到昆明,接任第三十八军军长兼代云南省政府主席,重新改造云南省政府。

龙云重新掌权后,并不遵守“板桥协议”,命卢汉、朱旭等部将胡若愚、张汝骥部包围于曲靖,准备加以消灭。但此时,逃亡大理的唐继虞趁昆明城防空虚,发兵进逼昆明,昆明危在旦夕。龙云一面指挥部队固守,一面派代表向胡、张疏通,表示不再为难,维护“板桥协议”。说成后,即将朱旭部调回昆明,将唐继虞部击退。

胡若愚、张汝骥被解围后,也不执行“板桥协议”,却与贵州周西成相勾结,联合黔军向昆明反击。龙云任命胡瑛为第三十八军前敌总指挥,双方在曲靖、宣威一带反复混战,龙云部将周西成之黔军击退,进而将胡、张部赶至川、滇、黔边境。

1928年1月,龙云被蒋介石任命为云南省政府主席,并兼国民革命军第十三路军总指挥,从而在云南的地位逐渐巩固。龙云最后消灭了对手,统一了云南,确立了他在云南的统治地位,当上了“云南王”,云南从此也进入新滇系军阀的统治时期。

知识推荐

高优知识网——分享有用的生活百科,一起学习优秀的知识。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446@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5118号-3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Copyright 2023 www.gaoyou91.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