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学习有用的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日常百科校园生活教育科学
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

用第一人称写有什么好处(第一二三人称的作用答题)

发布时间:2023-05-24 11:42责任编辑:陆小强关键词:作用,好处

用第一人称写有什么好处

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写文章各有什么好处?

叙述人称指作者叙述的观察点、立足点,也就是故事是由谁讲的,故事里发生的事是谁亲眼看到的,或者是谁想的。根据作者与所叙述对象的关系,叙述的人称主要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两种,也有第二人称。在小说中,作者还可以通过小说中人物的眼睛和心理来叙述事件,如卡夫卡的《变形记》叙述公司秘书主任到格里高尔家,作者就是从格里高尔的心理角度叙述的。这样写,避免了小说写作上的单一呆板,人物感受也更为真切。

下面着重说说三种叙述人称的表达作用。每一种叙述人称都有其局限性,下面所谈主要是其优点。

第一人称叙述,即叙述者以当事人口吻来进行叙述。叙述者叙述的事件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听、所感。阅读时要注意,“我”并不是作者本人,而只是小说中的一个角色。这个角色有时指作者自己,如《故都的秋》中的“我”就是郁达夫本人;有时指作品中的主人公,如鲁迅的《一件小事》中的“我”——车夫;有时指所叙述事件的见证人、次要人物,如鲁迅的《孔已己》的“我”——酒店里的小学徒;有时指全文的线索人物,如《祝福》中的“我”,祥林嫂的故事通过“我”贯穿起来。第一人称叙述的优点是,便于作者抒发自己或人物的思想情感,有如袒露胸怀,使读者感到真实、亲切、自然。如《孔乙己》通过小学徒“我”的眼光看孔乙己的命运和其他人物的嘴脸,从而展现孔乙己命运的可悲和世态的炎凉。以“我”为见证人,就比用第三人称叙述更为真实地揭示人物的性格、遭际和命运。

第三人称叙述,即叙述者站在第三者的旁观角度,把“他”或“他们”的经历或事件的发展变化呈现在读者面前。采用这种人称叙述,叙述者无所不知,事件的来龙去脉,人物的内心秘密等等,叙述者都了如指掌。《阿Q正传》《边城》采用了这种角度。它的优点是,所叙述的人物和事件可以不受特定的时空的限制,叙述者如冷眼旁观,反映的生活面极为宽广。 

因为这两种叙述方法各有长短,为了发挥各自的优势,文章常常交叉采用两种不同的叙述人称。使用第一人称的,往往穿插第三人称的转述,以进一步扩大表现的时空领域;使用第三人称的,则常常夹杂进人物的独白、对话等,从而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亲切感。人称交叉叙述的方法,可以扬长补短,使叙述的对象得到全方位、立体化的表现。 

第二人称叙述,即作品通篇只以“你”为视角叙述。但这种视角的作品少之又少,大量的作品只是一个人称而不是叙述人称。这里必须区分一下人称与叙述人称。两者并不是一回事。人称指人物的一般代称,如你、我、他;而叙述人称指作者叙述的观察点、立足点。从叙述者、读者和被叙述者三者间的关系分析,作家很难站在“你”或“你们”的角度进行叙述,绝大多数文章中的“你”或“你们”常常是指文章的读者或被叙述对象,也就是人称称谓。如2006年广州一模卷所选的安勇的《烟囱里的兄弟》的第二人称,就是称谓被叙述对象——小说中的麻雀——的。第二人称叙述的优点是,缩短作者和读者,或者“我”与被叙述者之间的距离,有如促膝谈心,使读者感到真实、亲切、自然,从而增加作品的感染力。 

下面再说说叙述人称或者人物称谓的变换。叙述人称可以在第一和第三人称之间互相变换,也可以在叙述者和作品中人物之间互相变换,其好处已在前文说过,不再赘述。人物称谓的变换也就是在第一、第二、第三人称之间互相变换,例子见文章开头2000年高考全国卷考题的第二问。对人称变换原因的分析要视具体的语境而定,对变换人称好处的分析则可以参考叙述视角的相关说明。

第一二三人称的作用答题

如下:

第一人称,是一种直接表达的方式,不论作者是否真的是作品中的人物,所叙述的都像是作者亲身的经历或者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事情。

第二人称作用: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可以造成拟人效果。

第三人称是指说话人与听话人以外第三方。在言语活动中记叙、抒情一类文章中,叙述人不出现在作品中,而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

优点:

第一人称的优点是能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

第二人称,属于一种语法中的范畴。在言语活动中,指称与说话人相对的听话人。

第三人称写法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

第一人称叙述的好处答题模板

以第一人称视角叙述的好处是:1、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读起来更有兴趣,缩短了读者与作者间的距离;2、文章口语化,行文通顺,娓娓道来,读者有亲切、可读的感觉;3、容易使读者进入主角人物地位,给作者带来成就感。

第一人称,是叙述人称之一。在语法上是指表达者一方,在文学作品中是指叙事视角之一,在言语活动中,指称说话人自己的为第一人称。如我、我们等。

以我的身份来叙述,我可以是作者自己,也可以是作品中的人物。常用于叙述讲故事者的亲历亲为,增强故事的可信度和抒情性。第一人称的优点是能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

文中的我可以是作者本人,或作品中的虚构人物;也可以是主要人物或次要人物。我必须和作品中其他人物发生种种关系,并对人物或事件等起说明和见证作用。这种叙述方式常给人以亲切真实之感,但笔触所至,只能限制在我所经历或耳闻目见的范围之内。

从作者方面来说,它更便于直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如《我的老师》记的是真人真事,通过第一人称的手法,很自然地流露出作者对蔡芸芝先生慈爱、公平之心的敬仰。

故乡是小说,文中的迅哥有作者的影子,文章通过第一人称手法,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深刻反映了以前农村的衰败和萧条,表达了自己对新生活的渴望。

由于采用第一人称,给人的感觉是真实、亲切的,因而也为作者直接表达感情提供了方便。但它也有局限性,即所写的内容不能超过我耳闻目睹的范围,所以不便于广阔地反映现实生活。

用第二人称写有什么好处

运用第二人称写作有以下几个作用:

1、增加亲切感,这种方法的效果就好像是作者面对我们娓娓而谈一样,无形之中拉近了读者与原文段的距离。

2、便于对话,便于抒情,有呼告效果,可以加强感染力;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

3、能够使读者迅速融入角色,把感情调动起来并融入到文章中去。

扩展资料:

运用第二人称写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从对象的选取上,第二人称,“你”可以是人,可以是物,可以是抽象的概念。

二、倾诉的主体,我可以是作者本人,也可以是他人,即换位思考设想别人是怎么想的。

三、将倾诉对象设定为第二人称,并全文统一。主人公第二人称的“身份”最好不要变换,否则就会造成人称混乱。如果一篇文章分多个小节,每一个小节各写一个主人公,人称也要统一。

四、让事情淡化为生活场景中。第二人称的优点是抒情强,因此不适合写故事性强的文章。事情的叙述要概括简略,要让事情淡化在一个个小小的生活画面或场景中。要精心描写细节,以细节为依托,很好地表达抒发主观感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二人称

用第一人称写一种植物

如下:

一天清晨,我从睡梦中醒来,闻到了一股清香。我寻找着这香味的源头。

原本是一盆不起眼的花映入眼帘,它静静的绽放着,青色的花朵被几片像草一样的叶子簇拥着。这是第一次,我真正注意到了它。 清香散发着,我陶醉在其中。我终于知道父亲为什么喜欢兰花了。

兰花虽然在不开花时不引人注目,但在开花时,它的美貌与清香是不逊色于任何花朵的。兰花虽然不如牡丹国色天香,不如葵花热情奔放,也不如梨花洁白如雪,但兰花含蓄、典雅、清香,如花中仙子。香气沁人心脾。

记得有人说过:“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是啊,即使是从来没有人注意到的花,也会有绚烂开放的那一天,也会有花香四溢的那一天,也会有让万千人所瞩目的那一天。

也许,我懂了,不管是多么默默无闻的人,不管是多么暗淡无光的人,总会有展现光芒的那一天,只要我们充满了勇气与信心,不管是多么难走的路,我们都会跨过一个个栅栏,迎接怒放的那一时刻。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从古至今都明白的道理,相信自己,让自己的才华在人生的道路上展现!

写文章的道理,概括起来,不外乎“真、细、活”三个字。

“真”,就是写的思想真,是自己的真情实感;写的事情真,是自己身边发生的事。而不是因为你想怎样写就怎样写么,无中生有地写成如何如何。

“细”,就是不管写人、写物、写事,主要的情节一定要写得细致,才能给读者一个深刻的印象;要是只有粗枝大叶的几笔,读起来就没有味道了。北京新东方优能中学专家提醒学生作文引用应根据主题、中心的需要,盲目引用应尽量避免。

“活”,就是要在节骨眼上用一两句话传神,否则文章就会显得呆板而不生动。

必须写真人真事!

知识推荐

高优知识网——分享有用的生活百科,一起学习优秀的知识。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446@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5118号-3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Copyright 2023 www.gaoyou91.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