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学习有用的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日常百科校园生活教育科学
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

又到了秋收的季节 在秋收的日子里

发布时间:2023-05-24 11:40责任编辑:段小雨关键词:

网友提问:

又到秋收季节,你还记得过去的秋收岁月吗?

优质回答:

又一个秋收忙!一年年岁月的流逝,留下的是增长的年轮,重复的是年年的种收,不同的是主角的更换。

记得小的时候我家养了一头驴,秋天到了,一队队,一烈烈整整齐齐的玉米结献出它们丰满的果实,像是在炫耀它们存在的意义,爸爸会用套把驴套到驴车里,拉上一家人去地里收秋

。父母去掰棒子,我会逮很多蚂蚱、蛐蛐,用毛毛草串起来,回家喂鸡。现在想起那个画面都是满满的幸福。

渐渐我长大了,父母也老了。种地收秋就落在我的身上。如今收秋已经不再是人工掰玉米、驴车拉回家了,我会付给机子钱,收玉米机会直接收了,倒在拖拉机里给拉到家里,比以前方便了很多。我们相对父母那一辈人在农耕秋收方面,体力上也轻省了很多。

时光过得真快啊,我已经是近五十岁的人了,岁月的流逝,换来了现代化,相信再过多少年,我们国家在农村的发展会更上一层楼的,我们在努力的同时,也用心去感受这变化带来的幸福吧!

其他网友回答

我小时的秋天玉米磨面母亲做诚饼金黄发香,小米汤百喝不烦丰收的红薯蒸熟干面甜吃了还想吃,花生那时种的少到冬头在火窝中烧,或用铁锅拌沙钞:围在一起的感受真是乐意融融,想起当年的时光过的真快

其他网友回答

咋不记得呢,以前过秋都是人力包棒子,割掐谷子,抛.摘花生,摘棉花,如果是种麦子还得给地里上粪,耕地,整地,平整好就能讲麦子了,讲麦子还是人扶楼牲口拉的,麦子讲上刮上畦才算完成,还得把这些谷子,高粱,大豆打了归了仓,往后就是摘棉花,我们叫倒山药,最后把这些秫秸,棉花秸都得拉回来,整个秋才算过完。现在都是机械化又快又省力,多好啊。

其他网友回答

人生蹉跎,往事如烟,时光一去不复返。

每年的秋高气爽季节,也是农村景色最美的时刻,同时也是农民最欢欣鼓舞和高兴的时刻。

上个世纪八十代,也是农村刚联产责任制不久。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很高,每到金秋收获季节,农村到处都呈现出一派生机勃的繁忙景象。

我家在豫南丘岭地区:这里没有群山峻岭,也没有奔腾咆哮的江河,更没有一望无际的平原。只有那高低不平,落差不一的梯田,它们分布在七沟八岔之间(我们当地叫它这条冲,那个榜子),最小的地块一分或几分地(田),最大的地(田)块也不超过十亩。

从前我们那里有这么个笑话,阴雨天的早晨,一个老汉去插秧,插完:秧准备回去吃早饭,他反复地数田块,就是不对数,心里在想是谁给田偷走了一块。找来找去找下到,最后叹了口气,说,算了吧!便去拿蓑衣斗笠,一伸手他就笑了起来,东找西找你原来还躲在这里。

那个时候我们那里收种农活基本都是靠肩挑手拿,其劳动强度可想而知。

收秋季节,农民们昼夜不分,三餐不定时,田地间随时都有人。

天不亮,人们就去地里砍芝麻或黄豆,因为它们到了收获季节成熟不一致,有青有黄。芝麻黄百分之七十就要收获,不然芝麻梭就会开裂掉籽,稍青一点的堆放一两天,经过高温后仍可以籽粒饱满。而黄豆更麻烦:往往黄豆秧还是青的,露水干后去砍它,镰刀一勾豆夹便噼里啪啦炸开,黄豆趁机四处逃窜。只有趁着早晚阳光弱的时候去砍,一是能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二是能辟开豆秧上绒毛的纠缠。

秋高气爽,万里无云的天,是割稻最理想的天气。

经过一早晨在旱地里的忙碌,匆匆吃过早饭,一家的劳动力,三三两两一起,去田里开始割稻。你不要轻看割稻是个简单的活,它的技术含量可不低。有人第一次割稻,一上午就学不会放稻铺子(我们那里把割的每一把稻叫一铺子),有的甚至一天下来手艺还不过关。稻铺子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稻捆子的大小和轻重。你看老把式割稻,那个稻铺子放的整整齐齐,铺铺距离均匀。每把稻在割稻时经过手式巧妙的变化,放在稻茬子上自然行成一个交叉点,稻穗拢在一起,而稻草的尾部自然展开,远远望去犹如一把把展开的折叠扇。只有达到了这个标准,经过风吹日晒后它才干的快。

太阳泛黄暂暂西沉的时候,又该改行到棉地去拣棉花了。

拿着袋子提着筐来到棉地:只见那雪白地棉花像十五的元霄都浮在了上面。又像个个电灯泡,迎着落日的余晖闪闪发光,令人目不暇接,兴奋不已。

一天的劳作之后,仍余兴未尽,侃侃而谈安排着明天该作的事。

秋收开始头三天还比较轻松。要是天气晴好,每天上午割稻,下午捆稻。一家要有二至三个劳动力,一下午只能捆一两亩田的稻铺子,四十多担稻把子(也就是稻捆子,每捆三至四十斤左右,每担稻把子都在八十斤以上),每户基本都是男劳动力担,有时年轻身强力壮的女人偶尔也担。从田间到稻场(打谷场)的距离一般最近也上百米,最远的一面就有二三百米。上凸下凹,婉延奇曲的田埂,四十多担稻把子全靠肩膀一担一担的挑到稻场去。

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

天气正常,一切安好。一般秋收十天左右就接近尾声,随之而来的就是整麦田(犁稻茬田,准备种冬油菜和冬小麦)和水稻的脱粒,交售公余粮。

一般农户四口人之家,每年水稻脱粒需要二到三次场打。那时候农村农机很少打场基本都是牛拉石磙碾压。下午三点以后开始抖稻(因为天气太热牛受不了),碾两遍后翻杈(也就是将压实了地稻草翻抖一遍),然后再碾两遍,就能起草了。如此反复,一场稻收到一起己是夜里十二点多了。

第二天早上要是遇到风好,两千多斤稻谷一早晨就能扬的好。再经过一天的翻晒,傍晚时分收起装袋码好。次日天未明,就早早的吃过早饭,夫妻俩拉着满满的一架子车稻谷,高高兴兴的到指定的粮库交公余粮。

几千年来的农耕习俗,形成了一个不变的规律:春天农活越做越多,秋天的农活做一样清一样。

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有序忙碌,一年一家人的辛苦很快就呈现在眼前:那高高的稻茓子(用竹子或芦苇做的屯稻用的)、一袋袋棉花、花生、芝麻和黄豆还有那一堆拳头大小的红薯……

其他网友回答

记得,苦中有乐。

家乡的九月,虽然秋高气爽,但是中午阳光依旧很酷,那时掰棒子都是靠苦力,我那时小,哥哥拉着车,车上装着我、水、干粮。娘和姐走在前面。到了地头,哥把车放在树荫下,我就坐在车上玩,娘、姐钻进玉米地,玉米很高,他们掰玉米,哥在后面用镰刀割玉米秸,绿葱葱的玉米不会倒了一大片,他们还能给我逮点野味,蚂蚱墩、担丈、蚰子,如果多了就给穿在狗尾巴草上。累了喝口水,饿了吃口干粮。差不多了就用挎篓背到车上。又是哥拉车,姐、娘推车我呢爬在玉米上,有点咯,路又不平,车还不停地颠,身子左摇右晃。现在想想,我那时也很“累”。

回到家里,把黄灿灿的玉米棒撒在院子里晒,我就站在灶火前,看娘为我烤野味,那迫不及待的劲口水都流了出来。一小碗野味烤好的,我端到门口的老槐树下,把它摆在青石板上,闭上眼,嗅这个、嗅那个,然后一个个小心翼翼的装入肚子里,好香,好吃。

知识推荐

高优知识网——分享有用的生活百科,一起学习优秀的知识。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446@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5118号-3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Copyright 2023 www.gaoyou91.com All Rights Reserved